校务公开
标题
资讯分类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 分类:德育天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12 09:06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概要描述】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 分类:德育天地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12
  • 访问量:0
详情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董英华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安顺一中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红色基因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安顺一中建于深重灾难的旧中国。100多年来,学校一直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1.安顺一中虽因“废科举、兴学堂”而生,但客观上培养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安顺一中前身是建于1842年的凤仪书院。1906年在“凤仪书院”基础上,另行选址在1804年所建的安顺府学政试院而建立的“安顺府官立中学堂”,距今已有114年的办学历史,是安顺历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学。学校创始人黄元操老先生曾经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担任过民国参议员及省参议员,参与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担任过安顺府劝学所总董(相当于今之教育局长)。老先生苦读出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自幼由于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更激发了爱国主义思想。青年时期又受到了民主思潮的熏陶,萌发了“教育救国”的愿望,开办学校成为安顺一中创始人。

故事1:创始人黄元操当时为学校所作之校歌中,有这样几句可以体现他的教育思想:“世界竞争,船坚炮利。陆海空运用科学,日新月异。要稳定太平骇浪惊涛,趁青年,宝贵光阴休放弃。”这些文字,放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仍然不过时。

故事2: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举国上下掀起了讨袁大潮,安顺一中全校师生立即响应,周灿云先生奋笔疾书“勿忘国耻”四个大字,学校将其镌刻石碑,以激励师生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救国救难必定是融入到我们骨髓的DNA,是我们一中人的初始基因。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在安顺的第一个党支部就建在我校。

早在1926年,陈曾固从安顺一中毕业后,考取北京的朝阳大学就读,从事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在北京期间得到黄元操先生的帮助和引领。陈曾固1949年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副书记、教育部副部长等职。

1934年,中国共产党秘密指导我校师生成立“三乙读书会”,创办进步刊物的校刊--《安中校刊》、班级刊物--《三乙周刊》出刊。“三乙周刊”和“安中校刊”,是我校学生李运亨、陈汉民受到安顺地下党员王芸生、缪正元的影响下组织和创办的。读书会和刊物宣传自立自强的爱国精神,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成为四中醒目的精神旗帜!

1935年,学校扩招为6个班,改名为“省立安顺中学”,

同年,中共安顺党支部在我校建立。陈汉民离开四中后,其主编的《四中校刊》有关岭籍学生雷永明主持,该生在校刊上发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前奏》,思想积极进步。同年,红军长征经过安顺,共产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935年,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爆发,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安顺四中师生声援“一二▪九运动”,发出了时代强音,发表了抗日宣言和通电;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可闻抗日墙报和歌曲。同时,在中共省委委员秦天真的关注和发展下,四中师生的中共党员人数增多。同时,我校师生还主动向中共安顺地下党公开发行刊物《晓鸡声》投稿,表达对时事的关心和看法,并参一些地下党组织的业余活动,助力中共地下党的影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其中著名的学生代表有雷永明、洪鼎、刘英泰、 胡博、林开祥。

2.与新时代国家战略共建。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与新时代国家战略同向同行,秉承“培养有责任担当的人”的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己任。

安顺一中是全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省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省体育艺术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省文明校园”“全国文明校园”“贵州省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贵州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创建单位”“贵州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学校坚持用新思想铸魂育人,以培养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领导世界的人才为目标,加大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了一大批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人物1  美学家:刘纲纪

   王学书老先生在《凤仪槧怀》中指出,学校有科学民主、爱国爱乡,优教优学、刚毅诚实办学优良传统。安中学生两个突出传统:一是“学生自治会”活动活跃:学生自己组织、策划自己的活动;二是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办刊物,发表时论见解,培养科学民主精神;演文明戏,组织剧团,学生自编自演。校友刘式型《他们从安顺走出》中介绍了其中的三位学生代表:刘纲纪、戴明贤、胡维汉。

1933年1月生,贵州普定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家、美学家、美术史论家,亦工书画。1952年从安顺一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1 9 5 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到武汉大学工作至今。曾长期担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先后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与李泽厚并称“南刘北李”。

人物2  抗疫冲锋英雄:毛青

每年9月新学年开学之际,《开学第一课》都会如约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2020年的《开学第一课》围绕“少年强,中国强”这一主题,以“团结·科学·担当”三个篇章展开生动讲述,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现中国少年儿童在这场疫情中的成长和精神面貌。

在《开学第一课》的现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毛青的出现了,他是我们校友,也是抗击疫情他们是逆行者,更是冲锋者!他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构建“一统领、两特色、九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学校积极创新育人机制和载体手段,不断整合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打造红色讲堂、开展红色实践、探索红色课程,让红色基因贯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一统领、两特色、十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作用,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全员践行思政,人人都是育人主体。学校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学科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管理干部等针对育人主题协同发力,全员参与,双向互动,在教育、管理和服务中体现“以育人为本”。

通过岗位聘任,强化育人职责。对于岗位中的育人职责提出明确要求,形成各育人主体聚焦“立德树人”多维发力的立体空间。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强化育人成果导向,教师职称职级晋升中设置参与育人的指标权重,将师德水平和“育人”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将育人成果纳入管理服务人员年度考核、职级晋升的考察评价体系。

学校建立“古槐学子讲堂”“古槐名师讲堂”“同读一本书·读书面对面”等多种交流渠道。每位校领导对接基层党支部、班级或学生社团,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堂思想政治课或形势政策课。中层干部和党员干部定期参加学生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或文体竞赛,一对一联系一名帮扶学生;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携手并肩,共同研讨课程思路;学生培养中,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合力强化思想引领,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管理、后勤工作人员以精细化服务保障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2.全程以生为本,时时都是育人契机。学校注重在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中实现全程育人,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全时段覆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创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局面。落实学校《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办法》,做好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培养工作。

实施青年成长引领工程,结合国家战略、形势发展、时事热点等,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高中生普遍感受到的学业压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训练,使学生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实现在知识传授中的价值引领,强化使命担当。打造“古槐精神”传承与校史文化主题教育、古槐大讲堂、 “中国梦·师生唱”“红色研学旅行课程”等红色品牌活动,将思政工作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3.全面培养能力,处处都是育人载体。学校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密切联接,实现全方位育人。将各种教育力量、教育资源聚焦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育人要素互促融通。

充分利用学校毗邻王若飞故居、黄齐生故居等优势,发挥红色基地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如:6月21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学术指导,贵州日报报刊社、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中共安顺市委宣传部、中共安顺市委教育工委主办,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文旅新闻部、天眼新闻文化频道、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承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若飞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99周年“七一”主题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部分学生全程参加活动,学生深受教育。

我们来看三位学生在活动中的即席发言:

张欣悦(安顺一中高二15班学生):从小学起,我就非常崇敬王若飞。一开始只知道这位人民英雄是我们安顺人,后来我缠着父母参观了王若飞故居,就对王若飞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臧克家在纪念鲁迅时曾写道: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王若飞先辈便是后者。“一切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真挚感情的反映。

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民族才有希望。正是因为怀有爱国之情,王若飞才甘愿献身;正是因为怀有爱国之情,才有那么多医疗队员、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在一线抗疫。我想,爱国主义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我们当代青年,也应该自发地、自觉地将个人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爱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要继承好先烈的遗志,努力提升自我,为参与建设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这片热土而时刻准备着。

汪嘉宁(安顺一中高二15班学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句诗沸腾了王若飞的爱国热血;“一切为人民打算”,践行了王若飞对人民的承诺。“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我想到了百年前我们的华夏儿女立下报国鸿志,不顾炮火硝烟,砥砺前行;或有人悉心钻研,为复兴祖国挥洒热血。不论是百年前冲上街头的刘和珍君,抑或是庚子年冲上前线的00一代,都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秉承红色基因,传承若飞精神,有民族的自豪感,牢记使命,身体力行地书写新时代的民族华章。

田宇航(安顺一中高二15班学生):从以上事迹中,我们可以感知战争年代里,无数个像王若飞一样的志士,以他们永不褪色的英雄情结,洞见“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辛,“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闯劲。在历史中铭记先辈风骨,于铭记中缅怀,与缅怀中前行,我们责无旁贷。

中华民族世代沿袭的精神与信仰,给予我们当代青年弥足珍贵的动力。无论是以身殉国的王若飞,还是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专家,或是以笔为矛的文人志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英雄!即使成灰,他们的唐魂汉魄也依然萦绕着那片厚土。有人叫那片厚土为“大陆”,有人叫那片厚土为“九州”,现在我们称那片厚土为“中国”。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关键齿轮,每个齿轮用微小坚定的力量持续转动。正如王若飞的一生,他把自己镶嵌在历史的机遇上,推动其不断向前的同时,也为后人前行注入精神力量。

 

校内与校外相配合,助力学子成为时代新人。学校探索建立家校联系沟通机制,设置“校园开放日”,班主任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参加“古槐大讲堂”,参与“德育之星”评选,提供家校密切沟通平台,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坚持学校党组织领导,强化政策设计、突出协同育人,精准把握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载体的时代特征,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校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校获评全省、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级“新时代好少年”。

1.坚持党组织领导,一以贯之坚持“书记在现场工作法”。学校党建工作固化形成“三带”机制,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在“带动、带领、带头”上下功夫,形成示范和引领。党总支通过抓思想政治工作,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各级党组织书记以“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师生”为导向,做到大事要事难事面前,始终在一线指挥,形成“书记在现场”工作法,将党对育人工作的领导落细落实。切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迈上新台阶,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

2.强化政策设计,让思政工作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学校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同建设示范性高中复评与升类结合起来,同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自觉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并以此带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

3.突出协同育人,在润物无声中实现思想引领。学校建立“大思政”格局,推动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科室和年级形成合力,实现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强化问题导向,通过座谈、访谈、问卷等多种方式精准了解师生思想动态。破解难点难题,精准运用网络媒介,提升育人效果,针对当今高中生的个性化特点,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确保工作成效,立足于学生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满足学生需求,回应学生需要,教育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2019年5月29日下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慕德贵走进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对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调研。在我校主持召开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听取了学校负责人思想政治课工作汇报,对安顺一中思想政治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logo

电话:0851-33253341

邮箱:gzasyz@163.com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金匮街49号

版权所有: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 2009-2020 备案编号:黔ICP备1600659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贵阳  网站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