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标题
资讯分类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50项重点!2021年,贵州教育工作这样干!

50项重点!2021年,贵州教育工作这样干!

  • 分类:校园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04 22:19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50项重点!2021年,贵州教育工作这样干!

【概要描述】

  • 分类:校园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04
  • 访问量:0
详情

50项重点!2021年,贵州教育工作这样干!

      近日,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印发《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今年要重点抓好50项工作。

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开启“十四五”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喜迎建党100周年。

(一)

理论学习高质量是基础

 

 

1.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研究。准确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核心要义。制定学习计划,将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作为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列入教育系统干部和教职工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纳入厅机关目标考核和各级党组织日常学习检查的重点内容,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创办“贵州教育大讲堂”,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广泛凝聚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共识。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党建理论和实践研究基地等研究力量,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深入研究阐释。组织开展主题聚焦、形式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资政报告。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结合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情况,在分管领域和所在支部上形势政策课和党课。

 

(二)

党建工作高质量是保障

 

 

2.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地区教育重大工作的研究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开展“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指导各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政治生日、组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以党建示范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加强党的群团组织建设。全面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结合巡视整改,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推动管党治党建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地落实。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深化政治巡察、政治研判、专项检查等党内监督。开展十二届省委第七轮巡视高校整改专项督察工作。选取部分单位开展巡察整改工作“回头看”。研究制定高校巡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厅校联动”机制。召开2021年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警示教育会议。

 

4.努力锻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创新。严格干部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完善体系化、指标化、立体式识别评价机制。严格干部监督管理,健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积极稳妥推动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重新使用。研制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办法,建立健全优进绌出机制。推动直属单位人事管理体系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分批分类开展党建业务能力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政策落细落实落准。

 

(三)

立德树人高质量是根本


5.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效,开好新时代必修课。强化“三进”主渠道,用好“三进”活教材,建设“三进”新载体,培育“三进”引路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列部、思政部)育人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继续推进“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思政课教学提质创优计划”。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一体化构建思政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建设,持续深化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力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动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继续抓好贵州省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继续开展教育系统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开展“多彩校园·闪亮青春”校园文化活动月。

 

6.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等意见和省相关配套文件,加强体育美育工作,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推动青少年学生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审美素养、劳动能力协调发展,在教师队伍、条件改善、评价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再改善、再提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平台中搭建体育教育“一应用、四模块”并试点使用,推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形成资源整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学生体育锻炼服务体系,推动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防教育、近视眼防控等工作。积极推进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体卫艺工作机构能力建设。

 

7.强化家庭教育。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宣传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密切家校合作。

 

(四)

教育教学高质量是目标

 

 

 

8.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继续积极发展公办园,多渠道大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启动9个试点县(市、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国家认定工作。督促各地落实公办园收费标准制定权限下放政策,加强幼儿园收费监管。继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建设农村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300个,提升村级幼儿园办园水平。开展幼小衔接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教研指导责任区能力建设。按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求,开展好安吉游戏国家级、省级试点工作,促进全省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省级示范幼儿园建设指导评估。

 

9.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补强提升确需长期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合理优化均衡配置。依法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政策,保障学位供给。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启动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试点,实施公办强校计划,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培育一批优质公办学校品牌,扩大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持续开展好“贵青杯”系列活动。

 

10.推进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发展。开展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研究,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推动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发展。健全示范性高中“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政策同享、动态调整、公平发展”的升类、降类和退出机制,做好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高中评估工作。持续加强市(州)、县级政府所在地普通高中学校扩容建设。新建普通高中应布点在市(州)政府所在地,逐步撤销在乡镇举办的普通高中。

 

11.加快构建贵州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职“强基”工程和中高职“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区域协同扩容、内涵引领提质,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指导15所高职院校实施贵州“双高计划”。强力统筹推进职业院校专业群及专业建设,指导和支持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3—5个专业群,各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3个专业群。积极争取和推动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支持贵州开放大学改革发展。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以四合并举(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校校合作、育训结合)、三业联动(职业教育专业、地方产业、学生就业)引领清镇职教城发展。

 

12.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高校、做特市(州)高校。编制发布全省高校教学质量报告。加快推进和大力支持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指导省属高校、市(州)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办学目标开展“双一流”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纵深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指导各高校做好2021年新专业申报工作。办好第七届贵州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立项公布2021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和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校广泛开展校际合作。

 

13.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会同相关部门健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数据核对机制,落实“一人一案”。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支持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发展。支持部分市(州)、县(市、区)级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贯彻落实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4.强化教学研究和监测管理。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学科优质课评选、教学成果评选等活动。积极探索“云上教研”,总结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研的经验,把线上线下教研优势结合起来开展多元化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省级名师工作室名师的示范引领和指导辐射作用,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送培送教活动。学习先进地区课改经验,推进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覆盖,做好监测结果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15.夯实语言文字基础。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严格执行教师资格普通话等级达标规定。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加强中小学普通话口语、规范汉字书写、书法、阅读写作等教育教学,提高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推动高校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大学师范生及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等级。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五)

普及水平要实现突破


 

16.着力提升教育普及水平。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新增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100个;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推进工程,启动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2个以上,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合理优化均衡配置,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力度,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普惠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

结构调整要实现突破


17.在教育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科学统筹优化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不断促进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切实做到聚焦学前教育公益普惠资源布局,聚焦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资源布局,聚焦普通高中示范特色资源布局,聚焦职业教育全民技能资源布局,聚焦高等教育内涵服务资源布局。

 

18.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学科突进行动”,组织开展贵州省一流学科期终验收工作,指导高校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奖励支持评估结果进入A类的学科更好发展,支持新建本科高校和市(州)本科高校增列一批贵州省重点学科。深入推进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引导高等学校凝练方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优化布局、建设一流、服务振兴”为目标,支持高校围绕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建设等,超前谋划布局发展医学类、护理类、农学类、电子信息类、非通用语种等急需学科专业,限制设置布点多、就业难的学科专业;调减撤销办学质量差、就业率低以及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精准转型升级需求旺盛学科专业。

 

19.在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各安其位,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应产业结构优化教育结构,使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不同层面上错位互补,不断健全完善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七)

深化改革要实现突破


 

20.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研制《贵州省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方案及工作清单》。启动教育评价改革宣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为我省启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启动文件清理工作,将各类教育考核指标梳理出来,对上级文件明确禁止的、不合适的、重复性的考核指标进行清理。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深化改革、巡视督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

 

21.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制定和完善《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改革方案,启动实施普通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工作,切实解决跨区域掐尖招生破坏区域教育生态问题。加强艺术、体育专业统考的管理和监督。继续做好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工作。继续完善高职分类招生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专升本考试改革。

 

22.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贵州省教育督导规定》。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开展对市(州)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价,构建对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的分级教育督导机制。建立由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督导的工作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义务教育评估监测机制。抓好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启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相关指标的监测复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调研。启动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时综合督导试点。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督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聘任200名第七届省人民政府督学,深入推进全省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

 

23.扩大新时代贵州教育对外开放。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继续争取国家和教育部、外交部加大对“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交流周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好“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报批和筹备工作。重点打造“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实施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品牌培育项目,依托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和清镇职教城,举办国际职业技能竞赛。加强高校涉外研究中心和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推进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完善“留学贵州国际推广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留学生服务管理,推动外国留学生省级优质课程的培育。加大公派出国留学力度,实施贵州省地方公派项目,优化公派出国留学结构,增加派出数量和提升质量。鼓励支持高校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服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实施好“两岸四地(贵港澳台)教育交流暨缔结姊妹学校行动计划”。加大涉外项目的跟踪管理,深入项目单位开展调研,督促指导有关单位按照签署的协议(备忘录)推动项目落实。

 

24.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教师综合评价改革和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要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制出台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指导意见。鼓励支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在中小学探索实施教师“员额制”管理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学校中层管理人员选聘机制。深化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三年一聘期的管理,建立灵活多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指导各地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方案。

 

25.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以实施“强师工程”为抓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四有”“三者”好老师标准。把2021年作为全省师德师风建设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加大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查处力度,落实分类查处和集中通报工作机制,对教师队伍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坚决做到“零容忍”。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教师、校(园)长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我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需求的培训形式。全面深化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教师的本土化、全科化培养和精准化培训。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加大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以及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发挥好名师名校长在全省教师专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启动中小学未来校长培养计划,加强中小学校长后备队伍建设。探索实施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和高校“银发工程”。继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八)

强化规划先驱保障

 

 

26.全力做好“十四五”教育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配合省发改委做好《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编制《贵州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十四五”教育发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编制并实施《贵州省“十四五”院校设置规划》,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完成转设。

 

(九)

强化治理制度保障

 

27.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统筹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和贯彻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及贵州省配套实施办法。持续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和“宪法晨读”活动。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法学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法学专业类教学改革。深化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开展互聘,将优质法治教育资源引入高校。推进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健全教育领域依法行政的实施与监督机制。认真实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抓实抓好“全省通办”和“一窗式”改革,高效运转省级12345热线。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办学。

 

28.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围绕“强规范、抓整改、促发展”推进全省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深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政策体系。加强民办学校管理,督促指导各市(州)做好民办学校年检工作,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促进民办学校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

 

(十)

强化创新动能保障

 

29.健全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经费投入体制机制。最大限度争取各级各类教育资金,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制度,确保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做到“两个只增不减”。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强化对各类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继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出台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不断推进绩效管理,完成本部门绩效自评、绩效监控。进一步规范单位内控制度,推进厅机关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30.加快推进科技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出台“‘十四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推动大学城与贵州科学城联动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提升高校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贵州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完成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继续实施“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和“贵州省农业重点产业攻关项目”。组织遴选一批省教育厅拨尖人才计划项目、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基金项目,汇聚和打造一批服务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人才团队。推动学校参与国际大科学集合和工程,建设一批国际合作研究与创新示范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鼓励支持高校与国外一流大学、学术机构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

 

31.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继续推进“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建设。建设数据中台和数字驾驶舱,整合各类教育数据、系统,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落实教育部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贵州省大数据战略决策部署,筹备召开“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暨智慧教育成果展览会”。优化省级资源平台功能,推进各地自建教育资源平台与省级资源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考试招生信息化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开展全省“微课”应用暨竞赛、全省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暨竞赛、移动“和校园”杯教师技能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系列活动。

 

(十一)

强化乡村振兴保障

 

 

32.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成效。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防止反弹联保联控的机制,定期开展检查,确保辍学不反弹,不出现新的辍学问题。持续加大对近年来已脱贫地区的保障水平,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办学水平,真正使学生进得来、稳得住、学得好。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格局。持续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持续全覆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化创新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式帮扶。打造“校农结合”升级版,强力推进“一码贵州·校农结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制定有效管用的措施,推动增加购买量、提升采购占比幅度,全省学校食堂采购贵州农产品占比达85%以上。

 

33.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动高校落实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配合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落实“一年两征”工作部署。做好科研助理、第二学士学位、专升本等招考招聘工作。加强就业信息服务,持续组织“24365校园招聘”等线上招聘服务,推进校园招聘常态化。配合相关部门落实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工作,引导高校深化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完善就业数据统计监管机制,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营造全社会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34.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新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和民生所需开办专业培养输送人才,把贵州职业教育重点专业集群打造成为助推经济改善民生人才培养高地。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召开“全省高校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

 

35.强化科研对产业革命的支撑。深化科研和项目攻关,推动产业革命进程。推动与省有关科研院所签订协议的落地落实。对农业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开展结题验收、总结推广。提炼12个农业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编制典型案例。扎实跟进142个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选聘100名各类“产业导师”助推乡村振兴。

 

36.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健康发展。统筹大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体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启动实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少数民族聚居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普通高中民族班、宏志班招生政策。优化培养布局,办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37.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实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推进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规范应用水平。持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积极做好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活动。

 

(十二)

强化稳定兜底保障

 

 

38.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不断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认真制定防控措施,严格落实防控责任,推动应对“疫后综合征”各项具体工作落实落地。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抓好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校园卫生和健康工作万无一失。

 

39.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维护全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压实教育系统各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责任制。推动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加强网络安全业务培训,提高网络安全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和依托贵州省高校思政数字化网上展馆,开展云上思政教学。

 

40.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坚守一条底线、完善一个机制、突出一个重点、开展一项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措施。加大与省直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和演练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修订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夯实学校安全防范基础建设,确保完成3个100%。依托大数据手段,推进安全稳定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1.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督导,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继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42.强化舆情引导和管控。继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与中央驻黔媒体、省内主流媒体快速有效的联动机制。构建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校上下联动机制,完善全省教育宣传工作情况通报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甄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43.抓好百年行动。深入实施迎接建党100周年“百年行动”大学习、大调研、大服务,开展“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推动干部师生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筑牢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根基。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持续加强主动发布和正面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解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改革发展新政策新举措,全面展示政策落实成效,深入报道教育战线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和传播教育正能量、好声音。

 

44.抓好治理整顿。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以及家庭经济负担。

 

45.抓好评价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为抓手,强化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加快构建符合贵州实际、体现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贵州落细落地。

 

46.抓好五个管理。抓好作业管理,对各学段作业明确要求,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抓好睡眠管理,把家庭和学校的管理边界划出来,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抓好手机管理,坚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抓好读物管理,把阅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积极助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抓好体质管理,将健康的体质作为学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7.抓好扩容建设。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义务教育学校300所、普通高中学校80所,创建优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学校)500所,新增5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中职在校生规模达55万人,打造10个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产业发展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到6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到180个,国家级一流课程达到21门。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家,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家,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

 

48.抓好强师工程。制定印发“强师工程”方案,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教学效能提升、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专业服务体系六个方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规模、结构、能力能够满足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21年遴选省级教学名师100人,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20人,技术技能名师20人。  

 

49.抓好能力跃升。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高校高起点布局支撑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50.抓好作风建设。把落实一线规则作为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重要途径,深入到群众具体实践中去,深入到群众的创造性工作中去,与群众建立有温度的、实实在在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汲取智慧、解决问题、推动落实。

 

logo

电话:0851-33253341

邮箱:gzasyz@163.com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金匮街49号

版权所有: 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 2009-2020 备案编号:黔ICP备1600659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贵阳  网站后台